用 心 启 航
------浅谈如何帮助学生迈好中学第一步
初一(5)班 金俐
题记:
“世界也许很小很小,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。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,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。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,在这神圣的岗位上,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,管理得天清日朗,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,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。”
------魏书生
圆满地送走我校第一届初中毕业生,紧接着迎来了又一批初一新生。初一,在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涯中,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。面对众多新增的学科,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,面对和小学迥然不同的学习生活,他们感到既新鲜、又紧张,有的甚至无所适从,充满困惑与烦恼。帮助学生消除心里的紧张与烦恼,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,妥善处理好中小学的衔接与过渡,建立一个和谐稳定向上的班集体,是我这学期的工作重点,也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研究的课题。
回顾一学期工作,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:
一.多渠道,全方位了解分析学生情况,走进学生心灵,进行有的方矢的教育。
魏书生曾说过:“教师治的是心病。而要治好心病,第一步当然是认识心,知道心,即育人先知人。了解学生,方能分析学生,教好学生,方能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加以疏导,进行不同层次、不同方位、有的放矢的教育。”
1.对学生个体进行全面了解。
当我得知我将担任我校初一直升班的班主任时,我便通过各种渠道,尽可能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、学习态度、个性兴趣及家教方式等;对于外校升入我校初一的学生,我提前找到他们的入学资料,静心翻阅,摘录每位学生的毕业学校,兴趣特长,曾获奖励等,并且对照照片记住他们的名字。为了对有些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,在开学报到前,我便与他们的家长和本人进行了电话沟通和交流。
2.对班级情况进行整体分析
为了了解班级的整体情况,我还对学生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:(1)班级男女生人数比例(2)班级学生的毕业学校 (3)班级学生家庭住址及广州各区非广州学生所占比例 (4)班级学生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及单亲和再婚家庭所占比例(5)班级学生各科入学考试的平均分、及格率、优秀率(6)班级学生中曾担任队、班干部人数比例(7)学生获我校奖学金的人数比例。通过对这些方面信息的归类分析,我大致了解了班级的整体情况,使班级各项工作开展具有一定的针对性。
新学期开学后,我尽快地通过各种渠道更直接深入地了解学生。例如:利用”心里话”交流本,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;通过“才艺展示会”,欣赏了解他们的兴趣特长;阅读他们的日记,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┉
了解每一位学生就像在阅读一本书,你的思想禁不住被这一本本没有封底的书所吸引,直到被融入其中。这应该是做教师的一种幸福。
二.精心设计每个“第一次”,消除学生消极情绪
一开学,我便发现:我班一部分学生对初中生活抱有畏难情绪,心里困惑不安,怀念过去的小学生活。沟通交流后发现:这是他们对初中生活不适应造成的。小学时,他们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,老师对学生也跟得紧,管得严,而中学老师更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与自主。从“牵着走”到“自己走”,这种差异使学生很难马上适应。另一部分学生则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新鲜感,同时充满紧张与迷惑。针对这种情况,为了尽快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去,我精心设计他们初中学习生活的每一个“第一次”,满足他们好奇与新鲜的同时,力求在他们的人生记忆长河中留下一粒粒闪亮的珍珠。
1. 精心设计与他们的第一次见面。
与我班直升学生的第一次见面是在他们小学毕业前的座谈会上,作为中学部老师为他们介绍即将到来中学生活。为了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可我、接受我,喜欢我,以平等、谦和的心态出现在他们面前,用真诚和笑容一点点缩短与他们的距离,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逐步走近他们的心灵。尽管后来,有的学生去了别的班级,但在校园中见了我,仍然会热情地和我打招呼。和其余学生的见面是在开学报到的那一天,我在见到他们的第一时间里便说出了他们的名字及特长爱好,毕业学校。这让我们师生间一下子没有了距离,学生惊喜之余,增添了几分对我的好感。
2. 认真组织第一次集体活动。
开学后的第一次集体活动是军训。军训是他们进入初中的第一课,不仅是我与他们建立情感的最好时机,也是班级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最佳时刻。军训期间,一有机会,我便深入到他们中去,关注他们的训练,倾听他们的烦恼,安抚他们的情绪,同时鼓励他们齐心协力,力争用自己的汗水夺取“军训优秀班级”。最后,他们在拔河比赛中,夺取了第二名的成绩,如愿以偿地拿到了“军训先进班级”,共同的努力换来的成功喜悦冲淡了许多学生进入中学的烦燥与不安,也使学生对班级有了一定的归属感。
3.认真准备第一节课
作为他们的英语老师,我的第一节课并没有讲授英语,而是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。我告诉学生:初中和小学相比,在教学上存在着很多差异,如初中教材重复少、进度快、难度大,教法上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及思维能力,让他们在心理上为适应初中学习做好准备。同时,为打消学生对初中学习的畏难情绪,我向学生介绍初中各门学科的内容、特点,告诉他们只要方法得当、刻苦勤奋,将会领略到比小学更为广阔、更为瑰丽的知识风光,力争唤起学生对初中学习的兴趣,帮助他们树立起能够学好的信心。从心理学的角度帮他们分析了进入初中后,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原因,并告诉他们这是很正常的,不用着急,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会慢慢适应初中的学习和生活。 最后,我向他们明确提出了“上好每一节课,做好每一次作业”的学习要求。
进入中学,他们对所面临的每一个“第一次”都充满好奇与期待,都会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。精心设计第一次班会,认真准备与学生的第一次谈话,精心批改他们的第一次作业,甚至老师第一次如何生气,第一次如何处理突发事件都显得尤为重要。
面对这群心理上尚未“断乳”,又有一定独立意识的初一学生,我要求自己不仅是一位有着高超驾驭艺术的组织者,同时还是一位高明的心理医生。在具体的实践中,认真设计他们中学生活中的每一个“第一次”,来化解学生消极情绪,满足他们的好奇与新鲜,一使他们很快投入到全新的学习生活中去。此外,在此后的工作中,我还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,不断增强班级凝聚力,来继续巩固学生已初步建立起来的稳定健康的情绪,为其平稳度过初中时期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。
三、大处着眼,小处着手,培养习惯
有一位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学者曾经指出,他不是在什么大学,而是在幼儿园学到了他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。他告诉人们:“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;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;东西要放整齐;吃饭前要洗手;做错事要表示歉意;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。从根本上说,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。”这段话用最朴素的语言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:这位科学家所说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东西——是人们从小就应该养成的品德、态度和习惯,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不可忽视这些“最重要的东西”!初一学生处于小学和初中的过渡时期,他们在小学已形成的一些行为习惯还未达到中学教育管理的标准,不少学生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。因此,培养学生生良好的行为习惯,使之摆脱不良习惯对其成长的影响,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方式,是初一班主任进行衔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。
1. 优化环境
优化环境实质上就是造成一种从严要求、自觉律己的氛围。好的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低估的陶冶作用。所谓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”,一个有着良好风气的班级,能造就一大批习惯良好、品质优良的学生。作为一名班主任有责任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。
在具体的工作中,我力求在与任课教师在班级定位、教育策略与措施等方面达成共识的基础上,进行深层次合作。
开学第一天,我便对学生提出了“创最好的班级,做最好的自己”要求与目标,并不断把这种意识灌输给学生,暗示他们要在各方面尽最大努力表现出色。但是,学生当时的思想状态与行为习惯与最基本的标准有相当大的差距。我们所有的任课教师积极调整状态,共同积极寻求有效的教育策略与措施。我们用求真务实的态度直面班级存在的问题,在高标准的要求下,从小事抓起,分阶段,依照主次,逐个突破每个问题,每个学生,使班级先稳定,再发展,最后形成特色。依照班级的阶段性的具体情况,采用互相知晓的行动,一唱一和,扩大每次行动的教育力量,营造共同严抓共管的氛围。使整个班级逐步有了良好的班级舆论氛围,学生行为习惯日益规范。
2. 行为训练
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置于严格的行为训练中,需要老师严格要求与督促,需要学生有意识地反复练习,在大脑中定型。
在日常学习生活中,我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着很多问题:有的学生不懂得珍惜时间,把大量时间浪费在阅读一些毫无意义的书籍上;有的学生自己的仪表整洁、举止得体,却对于公共环境卫生一点儿也不爱惜;有的学生不知怎样收拾课桌、书包,不知怎样做值日,上课不知怎样记笔记等…对于这些问题,我们所有的老师一起以不同的形式,对学生要求,为学生讲解,示范,反复训练,逐步巩固,使之内化为稳定的行为习惯。
综上所述,初一作为中小学教育管理的衔接时期,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。如果管理得当,衔接合理,学生就会平稳过渡,健康成长。否则,学生就会陷入茫然、迷惑,只能被动地跟着老师一步步地走,难以发挥自己的潜能和聪明才智,也给老师的管理带来很大不便。因此,每一位班主任都有责任用爱心和智慧,帮助学生迈好初中第一步。
|